5月18日上午,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,苏州互联网法庭揭牌成立,这是 江苏首家 互联网法庭,也是继成都、长春之后 全国第三家互联网法庭 。
“苏州互联网法庭正式揭牌成立,既是最高人民法院对苏州法院互联网审判工作的肯定,也是苏州法院服务保障苏州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、助力数字苏州建设的又一重要载体。”在苏州互联网法庭揭牌仪式上,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蔡绍刚说。
互联网法庭落子苏州,背后是苏州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。近年来,苏州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,加强数字经济、数字生活、数字政府建设,加速打造全国数字化发展标杆城市,数字经济迅猛发展。
【资料图】
2022年,苏州市累计实施 1.1万个 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,14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“双跨”平台落户,5个县级市(区)入选全国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创新领先城区(园区),苏州的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水平指数位列江苏省第一, 在“2022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”中位列全国第七 。
伴随数字经济迅猛发展,涉互联网案件呈快速增长趋势,法律适用和司法服务保障方面也不断涌现新需求、新挑战。涉互联网审判专业化,不仅有利于更好呼应数字经济时代各类司法新需求,而且能促进各类涉网纠纷更加高效、规范和便捷地化解。
“苏州急需与之相配套的互联网法庭,以互联网司法护航苏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。” 虎丘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吴万江介绍,虎丘法院2020年受理涉互联网案件仅为 464件 ,2021年增长至 806件 ,2022年则达 933件 。
而江苏首家互联网法庭之所以选择设在苏州的另一大原因,是因为 苏州法院对互联网审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
近年来,苏州两级法院紧跟苏州发展大局, 一方面 大力推进互联网司法和智慧法院建设,打造线上线下并行的诉讼模式,让“数字苏州”在司法领域可观可感。智慧审判“苏州模式”、无纸化办案“千灯方案”等相关工作成果获评首届人民法院改革创新奖,4次入选全国法院司法改革典型案例。 另一方面 ,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,依法公正高效审理涉数字经济案件,积极探索创新互联网审判机制,推出了一批人民群众反响好、服务大局区位特色鲜明、具有改革创新意义的司法举措,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精准度显著提升。
今年1月16日,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同意在苏州高新区(虎丘区)人民法院内设专门审判机构——苏州互联网法庭。 目前, 虎丘法院已实现较高数字化 。“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电子诉讼全流程、全辖区、全领域覆盖,约七成民商事案件通过在线办理。”要实现这一点,虎丘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朱海兰总结了三大支撑,即 无纸化办公、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和异步质证 ,“三项举措形成了一套电子诉讼机制,通俗地说,好比是一条生产线,当事人、法官、法官助理等,全都跟着案件走,实现人和事的最优配置,和对资源的更充分更合理利用,提高审判效率。”
近年来对于电子诉讼的便捷和高效,虎丘法院民一庭法官王静有直观感受。“对当事人来说,在限定的期限内,通过手机就可以编辑和提交材料,使证据更充分和完善。对法官来说,省去了翻阅案卷的麻烦,比如建设工程类案件,招投标、结算表、监理日志等材料,加起来就是厚厚的一本书,现在电子化后,可以根据文件名称和关键字检索,不用翻来覆去地找,法官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心审理案件。”让王静感受最深的是,近三年疫情期间,借助信息化平台,案件审理并未受到影响,即便是法官在居家隔离期间,仍能正常审理案件。
(选题策划 杨天笑 高岩 稿件执行 叶永春 王小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