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
原标题:与其内卷不如“外卷” ,国产车的热度不能靠打价格战

近日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里程碑——由中国生产的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广州下线。连续八年全球产销第一,中国作为世界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、销售和出口国的地位进一步夯实。

“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。”在国家坚定投入、超大规模市场、传统基建优势和优秀营商环境等一系列利好的共振下,曾经落后的中国汽车产业,成功借助新能源实现“换道超车”,仅花28年,就实现了产量从零到2000万的历史性飞跃。在产量直升的同时,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品质也迎来爆发。从电池研发到整车制造,从智能座舱到自动驾驶,从品牌建设到服务配套,中国车企不断推陈出新,为消费者带来更舒适、更方便的行车、乘车体验,也为定义未来汽车发展方向而努力。

但同样需要看到的是,国内汽车市场也面临着供需错配及结构性调整等现实问题。今年第一季度,我国乘用车销售513.8万辆,同比下降7.3%。面对市场“凉意”,40多个品牌选择开启价格战。纵然降价是市场行为,能够有效促进销售,也有利于消费者,但企业持续创新需要大笔稳定投入,一味降价促销想靠“家底”耗垮对手的做法,实际是在牺牲企业长久的竞争力。在这方面,中国摩托车企业曾有过惨痛教训。通过较高的性价比,中国“摩帮”仅用三年便在越南战胜日本企业,获得了高达90%的市场份额。然而,几十家中国摩企为继续抢市场,打起了恶性价格战,一辆摩托车利润一度仅有30元。最终导致创新资金不足,产品无法迭代升级,偷工减料、质量差等问题凸显,极大折损了良好口碑。

殷鉴不远,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最需要创新投入的阶段,惨烈的价格战并不是个好消息。放眼世界一流车企,能在本国以外的市场获得大量营收,才是持久生命力的重要来源。诚然,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国,但海外市场仍然有广阔天地等待开拓。比如,相较于一些老牌车企全球遍布的生产基地,我国车企的海外直接投资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;比如,汽车是一个工业品也是属地化的一种消费品,我国车企在“入乡随俗”上还需要摸索;再比如,国产新能源汽车还需要持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,持续加强品牌建设的国际化水平……“出海”路上有风景也有风浪,但只有坚定“走出去”,站上世界舞台,参与全球竞争,才能锻造出世界顶级的竞争力。

高质量的产品带来高质量的需求,高质量的消费反哺高质量的创新。风物长宜放眼量,国产新能源汽车多下些“慢功夫”“苦功夫”,未来乘风破浪的步伐才能更加稳健。(鲍南)